2012年8月31日出現了當月份的第二個滿月,被稱為"Blue Moon(藍月)",這裡的藍月並不是說月亮看來是藍色的(一般人初聽到這名詞會產生的誤解,我就是);


"藍月"的定義演變到現代出現了兩種解釋:

最早的意思是在一個季節(三個月)裡原本應該只有三個滿月的情況下卻出現了第四個滿月,在這四個滿月中的第三個才可被稱為藍月,用以區分已有專屬名稱的其它12個月份的滿月。


到了1946年,在"天空和望遠鏡(Sky and Telescope)雜誌的文章裡誤解了原本的定義,而說成是在同一個陽曆月份裡出現了兩個滿月,其中的第二個滿月就被稱為藍月。1980年有個著名的廣播節目引用了這個解釋而讓這個用法更被廣泛接受,目前這項定義已經成為主流;


依第二種說法來計算,約每2-3年就會出現一次藍月,如同農曆裡的第十三個月的潤月;


IMG_2274(001)
月亮之所以被稱為藍月的起源:

在1524年裡一份攻擊基督教徒的小冊子 "Rede Me and Be Not Wrothe"  ("Read me and be not angry"  讀我和不要生氣)中有一句批評當時基督教強大權威的詞句, "If they say the moon is belewe [blue] / We must believe that it is true. (如果他們說月亮是藍色的,我們就必須相信它真的是藍色的。)",相似於中國的"指鹿為馬"。


句中的"belewe"除了有"藍色"的字義外另有
"背叛(Betray)"的意思,另有一種解釋則是指基督教徒必須仔細計算出復活節的那一個滿月是在何時,如此才能準確的計算出耶穌基督的復活日,好開始齋戒和相關的慶典活動。如果在那之前多出現了一次滿月則被稱為"背叛月(Betrayeer Moon/Belewe Moon)",以說明那是一個假的滿月而不是真正的復活節滿月。


早期延伸出來的藍月意義是指"荒謬不實"的事情;



IMG_2275(001)
 隨著時代和思想的轉變,藍月的延伸定義也隨之改變,在19世紀初期藍月的含義已經是指"稀少、不常見"的意思;英文俚語裡的"Once in a Blue Moon(偶爾一次的藍月)"就是指一種"很少但還是會發生、偶爾"的意義;




IMG_2272(001)
藍月也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現象,也不單只是指滿月時所出現的情況而已。通常月亮表面會呈現出藍色的原因是因為大氣層中的煙霧或微塵分子過多所引起,像是發生了巨大的火山爆發或森林大火。這時瀰漫在空氣中的大量微塵和煙霧都會使肉眼看到的月亮變成藍色的。依據情況可能月亮每晚都會呈現出藍色色澤,由數日持續到數年之久,直到大氣層中的雜質沉澱下來才能恢復原本的色澤。



這次所見的藍月當晚正是達拉斯有強烈暴風雨來襲的前夕,濃濃的雲層下月亮顯得些許詭異,蠻符合靈異小說裡的狼人、吸血鬼˙˙˙出來的時間哦!




參考閱讀:http://en.wikipedia.org/wiki/Blue_moon

  http://www.phrases.org.uk/meanings/once-in-a-blue-moon.html




最後一次的溫柔  藍雨

 
[歌曲來自網路分享,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精算 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