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小辣椒9-10年級的非正式成績紀錄表,一份德州的高中成績紀錄表,裡面登錄了學生累計的修課項目和成績、學分,經過校方人員簽名方可成為正式文件(一份的工本費$1,本人才可以申請);


前陣子的華人新聞中提到有關美國學生申請大學時會依種族來決定入學標準的話題,剛好小辣椒的成績表回來想說也許會有人好奇,於是決定把它"公諸於世"。


在成績表內的個人資料欄裡有"種族淵源"一欄(右上角),除了註明學生的原始種族(血統)外,還特別強調此學生不屬於泛西班牙或拉丁裔族群(以文化傳承來區分而非血統)。這個區分是因為美國近20年來湧進大量的中南美洲勞工群(德州在十九世紀曾屬墨西哥國家所有,境內擁有大量合法和非法的拉丁裔人口),為了鼓勵拉丁裔學生追求更高的學問以增加競爭力,學校為這類學生提供了獎學金機會才會加以註明的選項。


為什麼要依照種族來區分境內居民呢?依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說明是為了給各種族提供公平的就業機會和投票、健康˙˙˙方面的考量(參考文章如下)。某些族群因為先天條件和後天物質屈於劣勢很難和優勢份子競爭,所以必須先瞭解每一族群的優劣再個別設立符合他們的起跑點,而不是一昧地讓每個人站在相等位子作不公平的競爭;這類族裔的統計數字則成為認識某一種族最基本的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Race_(U.S._census)

How data on race and ethnicity are used

The OMB states that “many federal programs are put into effect based on the rac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decennial census (i.e.,promoting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ssessing racial disparities in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Race data are also critical for the basic research behind many policy decisions. States require these data to meet legislative redistricting requirements. The data are needed to monitor compliance with the Voting Rights Act by local jurisdictions".

"Data on ethnic groups are important for putting into effect a number of federal statutes (i.e., enforcing bilingual election rules under the Voting Rights Act; monitoring and enforcing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under the Civil Rights Act). Data on Ethnic Groups are also needed by local governments to run programs and meet legislative requirements (i.e., identifying segments of the population who may not be receiving medical services under the Public Health Act; evaluating whe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meeting the credit needs of minority populations under the 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5]


在成績表內被註明亞裔學生(特指華裔和印度裔)的壓力並不小(可能因為他們的父母都被說是"狼爸虎媽"?),儘管學生的素質條件不一但都被統歸在優秀一列;不但老師對亞裔學生的期許高,而且亞裔學生間的相互競爭也很強,造成亞裔學生成績好是應該的、不夠好的反而是異類的印象出現。


一位亞裔醫師友人就說他一位白人病患跟他埋怨亞裔學生太過優秀,他的孩子在學校不論如何努力都贏不過他們,常常難過的以淚洗面,最後只好搬離亞裔居住群的學區,小孩才不用承受過多的壓力(結果是搬來我這一區,下述)。





成績計算對換表(GPA),每一分、每個狀況都明確的說明,務求清楚明確的比出排名順序;特別是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間更是重要,因為第一名自動成為畢業生代表,申請本州的州立大學可以免除四年學費;可能只差0.01分的第二名就只能眼巴巴的望著;


參考文章     "十年級的課程和教室簡介"
http://www.wretch.cc/blog/Sheboygan/29226729


一般學校是以5分和4分來做最高分數的計算,可是我住的新學區為了讓學生成績看來更壯觀,把分數提高到6分來證明學生實在是"太聰明"了;







這兩張是小辣椒學校的成績單,每所學校依照全州學生參加一年一次的德州州考(TAKS)、畢業率、退學率˙˙˙的成績來做比較排名。裡面也將學生依照種族來區分做比較,再依據結果來加強努力的方向。州考未達到標準的學生是不能升級或畢業,每年的畢業生比率約在84%,其中的拉丁裔學生低於標準,是專家眼中的弱勢民族。



同樣的數據也用在學生申請大學上,成績表現良好的學生族群在申請學校時所遭遇的審核會更嚴格。學校不會因為某一種族優秀而只招收那一族群的學生,而是設立不同的招收標準來錄取學生。根據專辦申請大學的解說員表示是因為每個學校希望能平均吸收到不同的族群(Diversity)好豐富學校文化,所以入學審查部是將每個種族的學生和同類比較來招收,像亞裔學生只和其他亞裔來比較,再摘選其中更優秀符合的人才。



這份學校成績單還會影響到學區內的房價,因為在12年國教規定下學生不可跨區就讀(每學年都要重覆提供文件證明才可入學),而是依照居住地來決定學校。評分高的學校就成為父母選擇居住環境的首要因素,好學區的房子常常是一屋難求,價格都是居高不下。



由於小辣椒的高中是新成立的學校,比較數據不足的情況下不能被歸為好學區,畢業生要申請名校大學的困難重重,對於重視教育的亞裔和印度家庭是不敢冒險拿小孩前途來做賭注(前幾年的成績單上亞裔學生的數據是n/a不可考)。但對於想避開過多競爭的父母就成為最佳選擇,我所居住的社區因此成為非亞裔家庭的首選和少數像我們一樣想法的亞裔家庭;儘管如此高中學生的課業和壓力也是不小,只是他們都還笑得出來而不是天天以淚洗面。


正面的壓力有助發展,但過多的壓力反而會阻礙成長。

失去快樂的學習是一種折磨。


一位華人朋友有個墨西哥裔的美籍媳婦,她戲說她孫子將來填寫種族時要選拉丁裔好降低門檻標準,可增加自身的競爭機率,對將來求學、就業的路途會比較平坦,學習過程中也可減少更多壓力。


沒辦法,大部分亞裔學生的優秀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在學習和就業上成為強勢種族;同樣的要求和標準也就相對提高。



[本文乃依當地所見所聞撰寫,無關歧視與偏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精算 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